近期,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呈爆發(fā)式增長態(tài)勢,支付、取款、貸款等金融領域的應用開始逐步讓人們進入“刷臉時代”。
2015年以來,騰訊、阿里等多家公司開始加碼布局人臉識別產業(yè),希望將人臉識別支付技術的應用延伸到金融業(yè)務領域。分析人士認為,互聯(lián)網的本質特征是高效、快捷,指紋、人臉技術在資金交易過程中的應用,不僅可以簡化支付流程,重要的是,通過生物特征識別完成支付環(huán)節(jié),可大大提高支付安全指數(shù)。
不過,對于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疑慮依然存在,尤其是在以管理風險為核心的金融行業(yè)。業(yè)內專家認為,總體上,在采集環(huán)境可控、用戶配合的一些特定應用場景下,當前的人臉識別技術已基本成熟,如民用級的考勤和門禁系統(tǒng),證件照之間的比對查重系統(tǒng)等,然而人臉識別在金融、安防等場景中的很多應用尚不成熟。如金融領域的刷臉支付系統(tǒng),安防領域安全等級高(如銀行金庫)的出入口控制系統(tǒng)、人證一致性驗證系統(tǒng)、黑名單目標人監(jiān)測報警系統(tǒng)等。
對于“刷臉”的未來,各方依然充滿信心。相關專家表示,隨著技術進步,預計五年之后,刷臉支付可能會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支付方式。